“门掩松萝一径深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门掩松萝一径深”出自唐代李九龄的《山舍偶题》。
“门掩松萝一径深”全诗
《山舍偶题》
唐代 李九龄
门掩松萝一径深,偶携藜杖出前林。
谁知尽日看山坐,万古兴亡总在心。
《山舍偶题》李九龄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山舍偶题
门掩松萝一径深,
偶携藜杖出前林。
谁知尽日看山坐,
万古兴亡总在心。
诗意:
这首诗以山舍为背景,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。诗中的山舍被掩在松树和蔓藤之中,小径深邃而幽静。作者偶然带着藜杖走出前林,静静地坐在山上,整日凝视山景,心中涌动着千古兴亡的感慨。
赏析:
这首诗由四句组成,字字珠玑,意蕴深远。
首句\"门掩松萝一径深\"描绘了山舍的景象,门被松树和蔓藤所掩,小径蜿蜒深入林中,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。
第二句\"偶携藜杖出前林\"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和悠然,他偶尔带着藜杖出门,走进山林,享受大自然的宁静。
第三句\"谁知尽日看山坐\"表达了作者对山景的热爱,他整日都沉迷于观赏山景之中,静静地坐在山上。
最后一句\"万古兴亡总在心\"则浓缩了整首诗的主题,作者通过观赏山景,感受到了万古兴亡的无常。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,也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深切留恋和不舍。
总之,《山舍偶题》以简洁的语言,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,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好感。诗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,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思和哲学的思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