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已作萧条岁暮心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已作萧条岁暮心”这句诗,出自苏轼的《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》,描绘了一种岁末萧条、心境凄凉的氛围。苏轼这位文学巨匠,一生坎坷却才华横溢,他的诗词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,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。
首先,我们来聊聊这句诗背后的情感。岁末萧条的景象,往往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。苏轼在诗中抒发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这种情感在全诗中随处可见。那么,面对岁末的萧条,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呢?或许,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豁达,尽管身处逆境,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。
其次,我们可以从苏轼的生平中汲取智慧。他一生仕途坎坷,却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。他的诗词、书画至今仍为后世所传颂。这告诉我们,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,终会有所成就。所以,当你感到迷茫或失落时,不妨多读读苏轼的作品,或许能找到前行的力量。
最后,让我们思考一下,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对岁末的萧条感?或许,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,如志愿服务、与朋友聚会等,来充实自己的生活,驱散心中的阴霾。毕竟,生活总是充满了无限可能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和把握。
总之,苏轼的诗句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,更给予了我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智慧。岁末虽萧条,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,就一定能迎来新的春天。
“已作萧条岁暮心”出自宋代苏轼的《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》。
“已作萧条岁暮心”全诗
《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》
宋代 苏轼
岐阳九月天微雪,已作萧条岁暮心。
短日送寒砧杵急,冷官无事屋庐深。
愁肠别后能消酒,白发秋来已上簪。
近买貂裘堪出塞,忽思乘传问西琛。
江上同舟诗满箧,郑西分马涕垂膺。
未成报国惭书剑,岂不怀归畏友朋。
官舍度秋惊岁晚,寺楼见雪与谁登。
遥知读《易》东窗下,车马敲门定不应。
作者简介(苏轼)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