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破碎感”是形容人的一种脆弱感、易碎感的网络用语,多用来形容那些敏感脆弱、专情且容易被伤害的特质的演员,能够激起他人的保护欲。
“破碎感”一词最初与演员演技有关,源自于仙侠剧《琉璃》。在剧中,男主禹司风(由成毅饰演)躺在床上,嘴唇发白,用微弱的声音表示:“我是一只破碎的花瓶啊……”随后,成毅的“破碎感”引发了微博的热搜。
现在,“破碎感”已逐渐成为各家明星营销的常用词汇,通常用来描述角色受虐的戏份,尤其是哭戏。例如,《良辰好景知几何》中的陈都灵在一场哭戏之后,就有了#陈都灵演出了林杭景的破碎感#;王俊凯在《重生之门》中哭红了眼睛,也有了#王俊凯庄文杰落泪破碎感#;而檀健次则因为#演出了沈翊破碎感#打上了热搜。可见,演技营销已经出现了词汇的枯竭和复制的现象。
在社交生活中,我们可以正确运用“破碎感”来形容那些具有敏感脆弱、专情且易被伤害的人。举个例子,如果有朋友遇到了感情问题,表现出非常敏感且容易受伤的状态,我们可以调侃地说:“哎呀,你这个人太破碎感了,小心别碎掉!”这样的话语既能够搞笑幽默,又能够传达出对朋友的关心和保护的心意。